中經縱橫

中經縱橫

當前位置>財經點評 >

資源枯竭型城市要靠轉型發展實現“逆襲”

發布時間 2019-07-25 09:24:42 來源:中經縱橫

  日前,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資源型城市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近1800億元,年度轉移支付規模從最初的8億多元增長到目前超過200億元。


  所謂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也就是說,資源枯竭型城市是由資源型城市演變而來的。不可否認,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應地,資源型城市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對資源的大量開采,使資源逐漸枯竭。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財政對那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給予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資源型城市變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是因為在開發建設時,這些資源型城市往往只考慮資源的開采,而忽略了城市發展的條件和因素,導致了諸多問題,如隨著資源的枯竭,產業效益下降;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大量職工收入低于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等等。國家發改委設立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資金,對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實行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以彌補這些城市財力缺口、均衡城市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但靠中央財政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資源枯竭型城市必須尋找新的出路,盡快實現城市轉型。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一方面應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高效循環地利用資源,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培養接續產業,變資源優勢為市場優勢、產品優勢,進而形成有特色的產業鏈優勢,而且要把利潤轉移到關聯行業和其他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化工、食品、紡織、醫藥等其他支柱產業。另一方面,要實施產業結構優化戰略,根據社會經濟環境以資源型企業供給結構和非資源型企業供給結構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有選擇地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的整體競爭力。要在鞏固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的同時,加快發展新興的第三產業,大力發展個體經濟,實現經濟結構的多元化。此外,要實施集約整合戰略,政府通過改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超強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競爭,以外向型經濟牽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幾十年來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使資源型城市逐漸受到資源枯竭的威脅,資源生產量逐年減少。因此,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要盡快轉型,通過轉型探索出一條城市的發展新路。最為關鍵的是,現在的資源型城市一定要吸取那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教訓,減少資源開采收益下降對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改變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擺脫“資源富城興、資源竭城衰”的困擾,千萬不能再重蹈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停滯的覆轍了。(特約評論員 胡建兵)


  轉自:中國商報

上一篇 : 金融開放提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下一篇 : 從共享單車“退燒”說開去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ss日本嫩模pics,月夜在线日本高清视频,日本www在线